【健康科普第245期】药之害,在医不在药
来源:文/ 制剂室 胡玮佳发布日期: 2018-02-14
近年来,中药有毒的说法一直被一些所谓的“神医”广为流传。而中药有没有毒,关键在于怎么去用。所谓“药之害,在医不在药”。只要对证治疗,运用得当、计量正确,有毒的药也安全;如果辩证不准,盲目用药,无毒的药也有害!
《中国药典》中的很多中药,在其性味归经中均标明了“毒性”。在中医理论中,“毒性”指的是药物的偏性,根据每味药性的峻猛程度,有大毒,常毒,小毒,无毒之分。而毒性中药的有毒成分亦是治病的有效成分,例如:马钱子中的番木鳖碱,巴豆中的巴豆油,乌头中的乌头碱等既是毒性成分,亦是有效成分。毒性中药的毒副作用可通过炮制或与其他中药配伍来降低毒性。
其实,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很多名贵药材、以及《药典》明确表明无毒的中药材,因服用不当也会导致不良后果。比如:甘草,又名“国老”,几乎遍及所有中药处方,功效为补中益气,祛痰止咳,解毒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,其角色属于“和事佬”。但就是看起来随便可用的甘草,如若长期服用,不与其他药材配伍,则会出现全身水肿的副作用,无毒也就变成了“有毒”。蒲公英,近年来被广大民众认为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,而完全当成“野菜”,到了采收季节,家家户户将其做成各种美食,几乎顿顿吃。其实,蒲公英,首先是一味药材,归于清热药中的清热解毒药,具有清热解毒、消肿散结、利湿通淋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乳痈、咽喉肿痛、湿热黄疸等症。而单纯的作为一种“野菜”,长期服用则会导致缓泻。良药也就失去其本身的治疗意义。
相反,看似具有“大毒”的蜈蚣、全蝎,则具有息风止痉、攻毒散结、通络止痛的功效,二者常配伍使用,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惊风,癫痫,中风和半身不遂等。经研究,二者对治疗风湿、类风湿则具有显著的疗效。
所以,在中医药人的眼中,每一味药都有独特的治疗方向,所谓的“毒性”并不能阻碍其配伍应用。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,不要以偏概全,以过盖功。
石家庄市第五医院
与新中国同龄,有70余年治疗肝病、结核病的历史;
集传染病诊断、治疗、急救、科研、教学、预防、保健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于一体的三级传染病专科医院;
省市医保定点医院;
无假日医院,节假日期间各种诊疗活动正常进行,方便患者随时就诊;
花园式医院,绿化率达到35%以上,是患者治疗、康复、休闲的场所。
把信任交我们手中 让健康从这里开始
- 上一篇: 无外伤却患上破伤风 鼻窦炎是诱因险丢命
- 下一篇: 【健康科普第244期】办公桌上的杜鹃花
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