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健康科普第325期】立秋需养生更要防病
来源:文/ 中西医结合科 刘洪德发布日期: 2018-08-07
酷暑渐消,金风送爽。立秋是进入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正值天气由热转凉,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,有些朋友往往因一时“贪凉”,忽视了对自身的保养,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。中医往往遵循“天人相应”、“因时制宜”,只有采取科学的养生方法,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加重。
根据中医理论中阴阳五行的对应关系,秋对于肺,在志为悲,悲易伤肺,肺为情志所伤,导致人体的免疫力降低,对于外邪的耐受性下降。秋天以“燥”为特点,而肺为“娇脏”,通过鼻与外界相通,故更易被秋燥所伤。因此,秋季养生要以养阴、润肺为先。同时,在养肺的基础上要兼顾对肝脏、心脏及脾胃的养护,使机体达到一个平衡,中医所谓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”。
立秋从四个方面进行调养:
畅情志
秋天是草木凋零万物萧条的季节,此时容易伤春“悲秋”,人的精神状况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。肺主气,司呼吸,肺气郁闭则容易导致呼吸短促,息粗气憋,影响到人体的心肺功能。此时应保持心情舒畅、心平气和地面对外界的瞬息万变。给自己一个深呼吸,收敛神气,以包容的姿态顺应秋天容平之气。
慎起居
立秋正值秋高气爽的时节,此时应早睡早起,早睡乃顺应阳气之收敛,早起则使肺气得以舒展。立秋时节凉风习习,暑热尚未殆尽,气候变化无常,有时室内外温差较大,反而更容易得“空调病”,进进出出要懂得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。
节饮食
立秋时节民间素有“贴秋膘”一说,俗话说“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”,秋季正是进行饮食调补的大好时机。根据时令特点,此时要注重“秋冬养阴”(由《黄帝内经》提出),即多吃些养阴润燥的食物,避免燥热伤阴,以防肺热太过。立秋时节能起到滋阴润肺作用的食物有山药、芝麻、粳米、白木耳、雪梨等。至冬令时节也可以配合膏方根据个人体质情况进行综合调理。
勤锻炼
立秋时节,也是强身健体、增强体质的绝佳时机。每个人根据年龄的不同、身体素质耐受的程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。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养生功——“六字诀”。该功法最早由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正式提出,其通过人在呼气时发出的“呵、嘘、呼、呬、吹、嘻”六个字的字音,再配合吸气,达到锻炼脏腑、调节气血、平衡阴阳、养肺气、壮营卫、祛气壅的目的。
在金秋季节,我们进行科学调养,强身健体,增强体质,减少自身患病的机会。然而,季节交替之时病菌易滋生,老人、小孩等体质较差者难以适应而容易引发疾病。
立秋要谨防三种疾病侵袭:
孩子——感冒发烧
秋季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,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,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、情绪不稳定、呕吐、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。从中医的角度说,感冒分为风寒、风热等,不同原因引起的感冒,病理有所不同,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。宝宝发热时,最好以触摸胸腹部感觉为准。有时孩子可能因感冒而发高烧,可四肢及额头摸上去感觉冰冷,这是一种假冷真热现象,3岁以下婴幼儿尤为多见。其原因是由于小儿、特别是婴幼儿的四肢血量少于内脏,供血不足而导致四肢容易发凉。因此,遇儿童发烧感冒要谨慎对待,摸清病情,对症下药。
另外,对于初秋夜晚多习惯不盖被子,太过贪凉导致的腹泻、头重等。因此提醒大家,初秋之际,千万要注意不要贪凉,不要猛吹空调,在树荫下、水亭中、阳台上乘凉时间不宜过长,睡眠时不要开电扇对吹。初秋应多喝些生姜红糖水,千万不要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,以免雪上加霜。
年轻人——多发咽喉炎
立秋了,年轻人成了咽喉炎发作的主力军,大多是受凉引起的咽部红肿。如果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,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,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,如百合、银耳、黑木耳、梨等,平时用嗓较多的人更要保护好嗓子,尽量减少说话。另外,秋天容易上火,建议少吃辛辣食物,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。
中老年人——骨头痛
不少中年人最近常觉得关节疼。为什么夏天对着空调吹一点事儿都没有,而夏天一过,这电风扇就能把骨头吹疼?这是因为夏季人体出汗多,肌肉毛孔疏松,吹空调时间过长,寒气都集中在腿上,秋天一到,不通则痛,就会出现关节肿胀、疼痛的症状,严重者连走路都会觉得不舒服。
我国古谚有言:“立秋刮刮痧,活到八十八”,那是因为立秋后天气依然很热,并且雨水多,天上有烈日,地上有水湿,天地交蒸,产生湿热之邪,因此,在人体内会积攒湿热之气,我们可以通过刮痧、拔罐等来将湿热邪气从体内清除掉,恢复人体正常的机能。
石家庄市第五医院
与新中国同龄,有70余年治疗肝病、结核病的历史;
集传染病诊断、治疗、急救、科研、教学、预防、保健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于一体的三级传染病专科医院;
省市医保定点医院;
无假日医院,节假日期间各种诊疗活动正常进行,方便患者随时就诊;
花园式医院,绿化率达到35%以上,是患者治疗、康复、休闲的场所。
把信任交我们手中 让健康从这里开始
相关信息